当期目录

  • 全选
    |

    试验研究

  • 谢群山
    2025,46(7):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芜湖市水稻种植中化肥的利用效率,明确区域内水稻种植的肥料利用率情况,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空白CK、缺氮处理PK、缺磷处理NK、缺钾处理NP、氮磷钾处理NPK),研究了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测算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利用效率,核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NPK的水稻产量最高,分别比PK、NK和NP高96.88%(P<0.05)、17.76%(P<0.05)和11.26%(P<0.05);氮肥对水稻产量的作用大于磷肥,磷肥的水稻产量效应高于钾肥。NPK和NP的氮素总积累量较高,比NK高25.79%和23.96%,比PK高96.77%和93.90%,均达到显著差异。NPK和NP的磷素总积累量较高,NPK、NP、NK的钾素总积累量较高。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4.00%、14.69%和49.55%,钾肥和氮肥的利用率远高于磷肥。NPK的纯收入比PK、NK、NP分别增加9 354、2 999、1 593元/hm2,分别增长96.76%、18.72%和9.14%。在该区域水稻种植中氮、磷、钾均衡施肥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纯收入,但是整体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建议可以通过改善磷肥的施肥方式等方法提高磷肥的化肥利用率。
  • 陈发元, 赵优优, 马骏, 张鑫, 吴方莲, 马俊峰, 孙学成, 黄鸿
    2025,46(7):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新型烟草提苗专用肥(聚磷酸铵型水溶肥)施用方法,以云烟87为对象,设置对照(不施用提苗肥)、T1(移栽当天每盆浇施1 000 mL)、T2(移栽当天和移栽后第10天每盆浇施1 000 mL)和T3(移栽当天、移栽后第10 天和移栽后第20天每盆浇施1 000 mL)共4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次数对烤烟生物量、SPAD、水溶性糖、总糖、氮磷钾及硼锌钼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T3显著提高了烤烟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73%、31.92%、50.52%、14.50%和37.63%; 显著增加了烤烟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提苗肥施用3次后,烤烟植株地上部硼、锌、钼含量分别提高20.21%、37.93%、35.35%,地上部积累量分别提高65.62%、91.56%和87.88%。研究结果为新型烟草提苗专用肥精准施用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 张培雯
    2025,46(7): 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贵州省修文县为研究区域,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修文县1963—2014年的年和月降雨数据进行拟合,分别选出90%灌溉设计保证率下的典型年。在番茄适宜播种时段内,选择不同的播种起始时间计算作物的灌溉定额,分析不同播种日期对制定作物灌溉定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日期下番茄整个生育期的降雨利用量、水分支出和深层渗漏量均不同,则灌溉定额不同。有效降雨量多,水分支出少、深层渗漏量少时灌溉定额就少。不同时间尺度下,播种日期对番茄灌溉定额都有影响,但是月尺度下的灌溉定额差异较小。为避免播种时间对灌溉定额的影响,满足节水判定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应尽量选用小尺度进行降雨量排频。
  • 胡德辉, 黄佳瑶, 向军, 李子浓, 胡炳刚, 江潮阳, 贺平
    2025,46(7):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在湖南省平江县浯口镇中方村直播水稻田开展植保无人机和传统人工喷施农药比较试验,采用双旋翼无人飞机、多旋翼无人飞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担架式喷雾机4种植保机械对分蘖期水稻喷洒示踪剂诱惑红,比较其在水稻冠层的雾滴沉积率和农药利用率。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植保机械喷施药液时,农药沉积率有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多旋翼无人飞机、双旋翼无人飞机、担架式喷雾机,平均农药沉积率分别为37.54%、35.61%、24.58%、15.84%。水稻不同冠层的药液沉积量结果显示,双旋翼无人飞机和多旋翼无人飞机喷施的药液沉积量由下至上递增,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会使药液堆积在水稻植株的上层;双旋翼无人飞机和多旋翼无人飞机比担架式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药液更加均匀,且雾滴密度更小,雾滴分散度效果更好。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植保机械,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农药可以实现更高的农药利用率。
  • 陈瑜欣, 华仲臣, 宋俊彦, 王志勇, 刘光文, 晏剑, 廖昌万, 杨毅, 谭万明, 罗刚, 杨超
    2025,46(7):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重庆地区云烟87上部叶的最佳采收时期,以提高其品质和经济价值, 通过在常规采收基础上分别推迟3、6、9 d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了上部叶的形态、生理指标、内在品质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推迟采收提高了烟叶的成熟度、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了烟碱含量,提升了香气质和香气量。推迟3、6 d采收的烟叶上部叶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方面表现佳。综合分析表明,在常规采收基础上推迟3~6 d采收,可有效改善烟叶的成熟度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烟叶的成熟特征如倒三叶茎叶夹角约45°、烟叶变黄70%、主脉基本全白、支脉变白50%、SPAD在15.6~29.9、叶色相对值接近1时进行采收,以获得最佳的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 阮晨梅, 胡守伊, 万怡欣, 刘玉婷, 付秋艳
    2025,46(7): 2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估中国牦牛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情况,为开展牦牛大肠杆菌病防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 (CNKI) 、维普 (VIP) 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牦牛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使用RStudio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6篇文献,包含1 599株分离自牦牛的大肠杆菌。对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进行单组率 Meta 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链霉素(95% CI为23.4%~75.8%)、新霉素(95% CI为0~55.7%)、庆大霉素(95% CI为10.1%~30.7%)、卡那霉素(95% CI为5.9%~32.1%)。对采样地区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西藏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报告率均较高,链霉素为66.8%(95% CI为29.8%~100%),新霉素为54.5%(95% CI为0~100%),庆大霉素为30.6%(95% CI为10.5%~50.6%),卡那霉素为25%(95% CI为0.6%~49.5%)。牦牛大肠杆菌对大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需要加强对中国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的监测。
  • 韩安勤, 黄祥春, 赵自力, 尹晓黎, 许国鹏, 文志强, 李必圣, 黄彬, 李友权, 伍万宏, 谢先萍
    2025,46(7):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清平猪保种效果并指导其科学利用,测定了湖北省当阳市清平种猪场2022—2024年100窝母猪的繁殖性能、200头生长猪的活体背膘厚度及4头去势育肥猪的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清平母猪的繁殖性能随胎次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增加极显著(P<0.01);活体背膘厚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公猪29.91 mm,母猪44.15 mm;屠宰性能表现良好,屠宰率72.0%,瘦肉率45.82%。清平猪需通过家系内选育恢复繁殖性能,同时可作为优质母本用于杂交育种。建议通过增加血统数量、优化选育策略和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清平猪的繁殖性能和瘦肉率,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地方猪种资源。
  • 王少华, 张双胜, 史志斌, 鹿松林, 肖龙
    2025,46(7):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湖北省某猪场采集疑似猪圆环发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经PCR方法鉴定为阳性。将阳性样品研磨、离心、过滤除菌,接种到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上盲传3代后提取病毒DNA,经PCR鉴定,能扩增出目的条带。继续盲传至5代,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分离株能在PK-15细胞中稳定传代,命名为CH-HB-23株。病毒细胞适应性结果显示,CH-HB-23株的病毒增殖滴度相对较高,在F5代时即达到每毫升106.0 TCID50单位病毒以上。提取CH-HB-23株全基因组,经克隆、测序后,进一步证实CH-HB-23分离株属于PCV2a基因型。CH-HB-23株电镜鉴定结果显示,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直径大小为17~20 nm的病毒粒子,进一步证实所分离病毒是PCV2a。
  • 王小雨, 喇斐燕, 马旭成, 张浩
    2025,46(7):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鸡传染性候气管炎的治疗新方法,选取两群自然急性型发病鸡群(A群和B群)进行治疗试验。A群两栋鸡舍同时发病,每栋鸡舍1 300羽,设为试验1组和对照1组;B群8 000羽,一栋圈舍发病,设为试验2组。试验组用信必妥(转移因子)1瓶稀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2瓶,加泰集注射液(黄芪多糖)50 mL和头孢噻呋钠1 g,紧急注射免疫;对照1组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苗常量点眼免疫。结果显示,试验1组、2组发病率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值,对照1组的发病率于第4天达到最高值;第10天试验组发病率均降为0,但对照组发病率为15%。试验1组、2组死亡率均在第2天达到最高值,对照1组的死亡率第4天达到最高值;试验1组、2组第6天死亡率均降为0,对照组第9天降为0;试验1组、2组总体死亡率分别为1.07%、0.68%,对照1组总体死亡率为6.54%。试验1组、2组产蛋率在发病后第4天达到最低,对照1组第5天达到最低,且对照1组的产蛋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到第10天试验1组、2组产蛋率分别上升至87%、84%,而对照1组第10天产蛋率上升至76%。当鸡群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时,采用转移因子稀释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工程疫苗,加入泰集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紧急注射免疫接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弱毒苗点眼免疫法。
  • 覃明丽, 张登洲, 王欣, 刘艳萍
    2025,46(7):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对市、县级农检机构能力验证、“双随机、一公开”现场盲样考核难题,设计和实施黄瓜蔬菜粉中毒死蜱含量的测定方案,从作业指导书关键信息解读、方法的选择、质量控制设计、前处理及测定流程、母液与基质标液等方面进行标准化步骤探索和优化。结果表明,检测机构在拿到样品后按照试验方案设计的标准化步骤和规定要求完成了试验并在48 h上报了结果,然后采用Z值法判定并通过了现场盲样考核。探索并总结出黄瓜蔬菜粉中毒死蜱含量测定的5个核心标准化步骤为基质的选择、基质标液的配置、质量控制的梯度和平行设计、辅助添加可靠农药、回收率校正,可在其他农药残留测定中参考或推广使用。
  • 陈锦媚, 苏梦雪, 姚涵雅, 董志鹏, 高慧, 李双双, 侯小涛, 邓家刚, 谢阳姣
    2025,46(7):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芳
    2025,46(7):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超高压提取关山樱[Prun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Carrière) Makino ‘Sekiyama’]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乙醇体积分数、压力、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关山樱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对制备的关山樱总黄酮,分析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关山樱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压力400 MPa、提取时间8 min、液固比15∶1(mL/g)。优化提取条件下,关山樱总黄酮得率可达16.22%,且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高压提取关山樱总黄酮得率高、时间短,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这为关山樱的深加工提供了新方法。
  • 黄钰玲, 梁云贞
    2025,46(7):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推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 ]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蟛蜞菊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80 s、微波功率700 W。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蟛蜞菊总黄酮提取率为4.66%,在总黄酮浓度为1.00 mg/mL时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达 85.26%,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 尚珂超, 汤哲, 邱帅, 翟磊, 刘王, 石晓婷, 马重伟
    2025,46(7):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烟灰棒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限度,选取云南卷烟工业企业在线产出的烟灰棒,采用用量梯度增加的方式,通过对样品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及感官质量的测评分析,研究烟灰棒用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理化指标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棒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及增量是可行的,但也具有局限性。在30%烟灰棒用量下,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整体质量趋于可控范围内的上限,继续增加烟灰棒的用量,会导致造纸法再造烟叶整体质量的下降。研究为造纸法再造烟叶烟草原料使用范围及类型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张娟, 程慧明, 姜宏裕, 符海明, 张涛亮
    2025,46(7):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无机复合材料对赣西镉地质高背景区镉污染的钝化效果,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镉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无机材料硅灰石、镁质黏土、白云石、石灰的组合处理在3种添加量(2 252、5 630、11 261 kg/hm2)下对土壤pH、土壤中可利用态镉含量占比与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复合材料在3种添加量下均能明显提升土壤pH,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提高0.64~1.19,平均增幅10.90%~20.27%;土壤中可利用态镉含量占比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24.31%、28.90%、29.82%;糙米镉含量平均降幅分别高达60.51%、66.98%、81.04%,且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Cd≤0.2 mg/kg)。无机复合材料的钝化效果与添加量呈正比,2 252 kg/hm2可推荐作为研究区经济型修复无机复合材料用量。
  • 实践探讨

  • 王军伟, 张文霞, 胡佳未, 陆小云, 黄科
    2025,46(7):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湖南省水稻集约化育秧发展情况,探索湖南省育秧大棚高效利用模式,聚焦设施高效利用和综合效益提升,提出了优化设施结构实现一棚多用、探索“育秧+”新模式实现大棚周年使用、“以租代建”租用设施蔬菜大棚开展水稻育秧、细化社会分工发展秧苗“代育”服务等新模式,以期为湖南省水稻集约化育秧发展和育秧大棚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 孔祥彬, 刘英, 初文红, 杨红光, 杨林, 郭文娟, 张连晓
    2025,46(7):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潍坊市以规模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形成了以设施南瓜栽培为主的种植布局,设施南瓜栽培类型中以大小拱棚为主,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占小部分,其中寿光市以日光温室为主,昌乐县以大小拱棚为主。潍坊市南瓜播种面积约0.33万hm2,其中贝贝类型南瓜超过0.20万hm2。通过对潍坊市南瓜种植农户、企业及相关部门调研,了解当地种植的主要品种、栽培种植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产品销售及品牌打造等情况,分析出南瓜育种、品牌打造及全产业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南瓜产业研发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潍坊市南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高兴, 孟梅
    2025,46(7):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可持续利用草原资源,引导牧民尽快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新疆乌鲁木齐县的实际调研,介绍了乌鲁木齐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乌鲁木齐县草原禁牧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草原补奖补偿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并提高监管力度、加大对禁牧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牧区配套设施建设、多渠道建立牧民对禁牧政策的信心等对策建议。
  • 田世成, 张卓亿, 喻凯, 谢晓方, 张仁森, 郭洁平
    2025,46(7):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一例2岁已绝育雄性英短银点猫因尿路阻塞导致的尿闭病例。患猫表现为食欲废绝、频繁呕吐、频繁进出猫砂盆但无尿液排出,尿道口附近毛发带有血色。通过临床检查、血常规、尿液检查、生化检查和X线检查等方法确诊为结晶性尿道阻塞继发急性肾功能损伤。采用导尿、输液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患猫精神状态好转,排尿恢复正常,肾功能基本恢复。分析了公猫尿闭症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对康复后的公猫进行了长期的护理和预防管理,包括多饮水、饲喂泌尿道处方粮和定期监测尿液酸碱度等。旨在为兽医同行提供公猫尿闭的诊治经验和康复管理建议。
  • 郭继辉, 关金菊, 杨士伟, 李红俊, 关奎, 张青
    2025,46(7):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钟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从钟祥市秸秆资源利用情况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方面介绍了2021—2023年钟祥市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并立足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总结了钟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效。分析发现,钟祥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部分矛盾难以化解、装备配置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提出了钟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建议,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加快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加强秸秆资源利用的技术支撑,加大秸秆利用舆论宣传力度等方面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 梁龙贵, 王典雪, 吴敏
    2025,46(7): 8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黄鹤营村产地仓的选址与冷链布局优化问题,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产地仓的运营效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析了黄鹤营村的地理环境、政策背景、人文条件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明确了产地仓建设的可行性。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重心法对产地仓的选址进行科学规划,确定了最佳选址位置为C地(53.3, 2.7)。在冷库布局优化方面,根据黄鹤营村主要农产品的保鲜需求,合理划分了保鲜库、冷藏库、低温库、速冻库和超低温库温区,并优化了冷库内部的预冷区、初加工区、制冷设备区、分拣区和出库暂时存放区等功能布局。还提出了借势发展、供销结合、设施升级和引资纳才等发展措施,为产地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建议。通过科学的选址和布局优化,黄鹤营村产地仓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和流通效率,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 生态治理

  • 李艳婕, 郝元甲
    2025,46(7):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湖北省随州市2010—2022年气象数据和2014—2021年香菇(Lentinus edodes)产量数据,分析了逐月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克里金插值法,构建了香菇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明,随州市香菇优质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殷店镇和南部三里岗镇周边,这些区域具有低气温(6.4~6.8 ℃)、高日较差(11.0 ℃)及低湿度(月均降雨量14.0~19.0 mm、降雨日数3.0~5.0 d)的特征。适宜性区划显示,非常适宜区(适宜性因子0.01~0.20)与实际高产区域高度吻合,验证了温度因子(权重0.4)对香菇品质的主导作用。旨在为随州市香菇产业布局和气候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陈红, 郭帅龙, 龚郁舒, 杨建欣
    2025,46(7):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江滨江绿地(瀑布公园至滇池段)为研究对象,选取42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从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3个准则层出发,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因子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并计算景观质量得分,同时结合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盘龙江滨江绿地景观质量总体较好,62%的样地综合得分大于0,半开敞空间景观质量最优;公众对实用性的关注度最高(权重0.58),艺术性次之(0.42),生态性最低(0.35);植物多样性呈中游>下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富度可以影响景观质量。建议滨江绿地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功能,优化植物配置,提升景观的生态性和实用性,增强市民的生态意识,以营造更具生态价值和美学吸引力的滨江绿地景观。
  • 黄海, 谭江红, 祝文丽
    2025,46(7): 10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2023年6月11日湖北省冰雹过程,选取襄阳-随州超级单体为典型个例,使用双S波段天气雷达资料,通过三维变分方法反演三维风场,结合回波特征分析雹云结构,探讨冰雹云早期识别指标和人工防雹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人工防雹的催化理论和爆炸理论都有理论支持将ZDR柱作为作业部位,个例中基于零线、“穴道”理论分析出的防雹作用区与ZDR柱一致性较好,可进一步探索。对流初期ZDR柱特征先于ZH特征变化,ZDR柱的维持与变化对于回波的加强或减弱有较好的指示意义,ZDR柱可用于冰雹预警。对流初期可以由ZDRCC特征识别出ZH特征不明显的三体散射,能对冰雹的预警提供帮助。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下冰雹云发展迅速,当-20 ℃层以上出现强度超过45 dBZ回波时可考虑开展防雹作业,以实现早期降雨的效果。
  • 杨永红, 涂朝勇, 于树海, 赵庆, 王茂书, 倪长健, 黄威
    2025,46(7):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 8月24—26日巴中市出现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为深入理解巴中市暴雨发生机制,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 巴中市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运用天气学原理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局地性强的特点;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的背景下,受台风“苏拉”影响,高空槽东移缓慢,形成有利于持续性降水的环流形势;偏强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增强了水汽输送,强烈的上升运动增大了水汽辐合与垂直输送,是产生此次大范围暴雨的关键因素。此次天气过程巴中气象台服务主动及时,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可为巴中市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 梁辰, 刘少霞, 沈雨
    2025,46(7):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开发利用湖北省十堰市旅游气候资源,基于十堰国家基本气象站1973—2022年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运用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解析十堰市气候舒适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3—2022年十堰市年平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着衣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3种指数均向舒适等级方向发展。温湿指数四季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风效指数四季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着衣指数春季、夏季、冬季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秋季变化不明显。年综合舒适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不舒适等级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舒适等级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不舒适时段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夏季,舒适时段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十堰市属于春秋舒适型地区,适宜旅游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
  • 杨柳, 温日琨
    2025,46(7): 121-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极端天气导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城市频繁出现内涝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从城市中尺度流域出发,以杭州市富阳区富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采用ArcGIS 10.8.2软件,分析2017—2022年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空间变化与转移矩阵,采用GSSHA模型模拟在不同降水强度与生态空间变化情况下流域内涝灾害的积水深度分布、渗透深度分布,定量分析生态空间演变对城市中尺度流域内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2022年,研究区生态空间演变呈动态变化,耕地与林地面积变化和转移最为明显;在同等降水强度下,整体流域和部分流域都表明2022年比2017年最高地表积水深度增加,平均渗透深度减少,积水面积增加,渗透面积减少。
  • 陈耿, 苏以强, 许明霞, 陈礼标
    2025,46(7):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能为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广东省揭西县为例,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指数、水系、土地利用和道路7个因子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绘制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图,并采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包括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及极高敏感区5个等级。结果表明,水系因子对揭西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最大(权重为0.38),坡向因子影响最小(权重为0.03);整体来看,揭西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布呈破碎化,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的占比依次为8.31%、18.39%、22.34%、25.19%和25.77%,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及植被丰富的地方。研究结果可为揭西县开展农业生产、旅游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建议。
  • 三农调研

  • 刘笑艳, 张飞云, 李倩
    2025,46(7): 133-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河南省洛阳市酒后镇288户菜农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菜农有机肥施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30.56%的菜农施用有机肥,其中52.28%选择畜禽粪便等农家肥,36.36%使用商品有机肥;受教育程度(β=0.918,P<0.01)、从事蔬菜种植年限(β=0.923,P <0.01)和饲养家禽(β=2.364,P <0.01)显著促进有机肥施用,而菜地类型(承包地)、肥料价格及预期产量则显著负向影响有机肥施用。应通过技术培训、政策补贴和市场规范化等措施提升有机肥施用率,以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 马思缘, 张飞云, 李倩
    2025,46(7): 14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农户视角,对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镇的农村气象科普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熵值法分析,发现超过80%的农户能够通过多样化渠道获取气象信息,80%以上的农户对基本气象知识有较深了解,且对气象科普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71.5%。结果表明,气象科普效果受农户年龄、学历、职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综合得分为0.77,总体效果较好。然而,偏远村镇的气象科普效果较差,且不同职业农户的需求存在差异。为此,建议针对不同受众制定多样化的科普内容,加强偏远地区的科普宣传,并利用多渠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气象科普效果,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 徐小娟, 周宜敏, 刘翠君, 王晓芳, 蒲跃进
    2025,46(7): 146-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湖北省地方鸡生态放养的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鸡苗质量仍需提升、产品销售困难、养殖设施化偏低和品牌宣传推广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从地方鸡生态放养意义认识提升、种源提升、配套养殖技术集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产品分类认证及加大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升地方鸡生态放养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 白苏日塔拉图,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2025,46(7): 15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玉米(Zea mays L.) 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基于348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玉米种植户有机肥使用意愿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种植户对有机肥的使用意愿较高,占有效样本的73.3%。影响种植户有机肥使用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家庭养殖数量以及对有机肥的了解程度等13个。其中,男性种植户、健康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劳动力人数多、家庭耕地面积大、家庭年收入高、家庭养殖数量多以及对有机肥了解程度高的种植户更倾向于使用有机肥。而年龄、种植年限、自家粪肥满足度需求以及对化肥负面影响的认知对有机肥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提出了加强施用有机肥的宣传与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示范户、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立劳动力互助机制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扎鲁特旗玉米种植户的有机肥使用意愿,推动当地农业绿色发展。
  • 闫晓雯, 李莉
    2025,46(7): 15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省高台县蔬菜种植户为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为96.8%。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技术易学性、经济风险承受能力、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亲戚朋友及周围菜农技术交流程度、周围农户采纳效果、为村干部或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政府宣传力度和政策补贴力度等因素对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年龄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交流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以及完善政策补贴制度的建议,旨在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高台县的广泛应用,推动干旱地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刘家阳, 曾雨欣, 欧阳博强
    2025,46(7): 159-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广东省部分地区的线上调查与实地访谈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能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且教育公共服务的作用更为突出,其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该结果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成立;基本公共服务在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上存在代际、迁移模式、行业以及地区的异质性。应进一步提高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低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升服务、健全民生保障均衡系统、强化城市社会融合支持机制,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获取水平和市民化质量,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 欧阳博强, 曾雨欣, 刘浩
    2025,46(7): 166-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3—2021年广东欠发达地区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趋势,即存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门槛效应,在该临界点之前,劳动力流动能显著促进县域结构红利的释放;超过临界点后,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可能产生抑制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经济水平较高、结构红利较好的县域,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提出了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及加强县域内就业和创业支持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舒钰霖,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2025,46(7): 173-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霍城县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性别、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相邻地块种植作物是否相同、对绿色生产重要性的态度、对耕地污染的态度、是否有农业补贴以及乡镇是否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因素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合作与交流以及关注中高龄农户需求等政策建议,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 朱慧劼, 庄咏梅
    2025,46(7): 17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社区社会资本、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验证养老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0%的农村老年人有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养老风险感知、子女代际支持和社区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养老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中介因素。要从个体行动、家庭逻辑和文化基础方面夯实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内在助力。
  • 武学春, 白祥
    2025,46(7): 182-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推进新疆奇台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奇台县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奇台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奇台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适合各类旅游爱好者。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保护不足、旅游定位不准确、客源市场有限、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明确旅游定位策略、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议。
  • 罗昆仑,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2025,46(7): 187-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农户小额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对新疆霍城县7镇2乡及1个育种中心的310户农户展开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霍城县农户小额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人是否在银行或村委会工作、贷款经历、常驻农村人口、用款紧急程度、到银行交通便利程度、是否有贷款宣传情况6个因素对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健康程度因素对农户贷款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扩宽农户收入渠道、缩短借贷双方距离、丰富惠民金融产品的对策,以支持“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
  • 彭慧, 王承武
    2025,46(7): 191-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理解并确定四川省威远县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特定需求与特质,基于调查问卷数据,运用Kano模型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6个维度的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Better-Worse系数和需求重要度系数ID将23项功能项的需求属性进行划分,以确定威远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优先级。结果表明,23个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主要功能可划分为5个必备要素、6个魅力要素、7个期望要素、5个无差异要素。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村民满意度,首先应满足基本需求,其次要关注并改善期望需求,同时努力提升魅力需求。必须充分考虑到村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事实,并根据村民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供给策略。
  • 乡村建设

  • 陈志华, 汤凌云
    2025,46(7): 197-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系统梳理了湖北省襄阳市“三美”乡村建设的历程、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湖北省襄阳市在配套政策、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农文旅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未来,襄阳市应坚持全域景区化、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经营乡村的理念,促进乡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美丽乡村,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 李天骄, 白祥
    2025,46(7): 203-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新疆呼图壁县幸福村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采用实地考察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呼图壁县幸福村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呼图壁县幸福村乡村旅游在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的发展中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稀缺、产业链开发较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实际问题,基于旅游六要素理论进一步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体系、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创新宣传营销渠道、展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助力幸福村乡村全面振兴。
  • 潘绮微, 刘幸妮, 刘小蓓
    2025,46(7): 209-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构建了逢简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了其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基因。研究发现,逢简村整体景观面貌良好,但其景观基因正面临损坏、变异及消失的困境,如水系形态和水质受损、传统布局与旅游发展矛盾、民居建筑风貌不协调、传统技艺传承困难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村落空间规划、结合传统现代风格助推建筑保育活化、保育传承传统文化等,旨在助力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及文化传承。
  • 专业教育

  • 孙通, 姚立健, 杨自栋
    2025,46(7): 215-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林机器人是专为农林业设计的自动化机械,可执行种植、采摘、加工等多种任务,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针对农林机器人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缺乏的问题,在EIP-CDIO理念下开展农林机器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在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视频教学、热点讨论、案例导入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思政目标定位、教师思政素养、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与成果为一级指标,构建农林机器人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三农”情怀、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林装备创新人才做贡献。
  • 王佩, 刘超
    2025,46(7): 219-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分析了传统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将社会标准、企业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实践1年的分段式培养方式,使学生在企业中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同时企业也能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实践效果良好,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学科进展

  • 蒋昕彤, 翟路东, 赵一檬, 张青彦, 罗海宇, 徐林俊, 杨云波
    2025,46(7): 22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烟草企业的经济效益。烟草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和应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常见的虫害(地老虎、烟蚜、烟草甲、大谷盗、烟草粉螟等)与病害(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等)类型及其特征,阐述了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有诱虫灯技术、气调剂技术,化学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护剂和化学熏蒸剂,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细菌特性、基因工程技术及天敌防控,并对防治方法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烟草生产提供参考。
  • 肖庆民, 郝京晨, 李炎艳, 王烁凯
    2025,46(7): 226-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遮光对小麦生理、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缓解措施。遮光会引起小麦幼苗生长缓慢,抑制分蘖和次生根的形成,减少叶面积,延迟小麦生育进程,促使光合产物在茎、叶、穗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改变,同时降低干物质的积累,造成小麦产量下降。遮光能显著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品质。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对遮光的响应存在差异。可通过选育耐阴小麦品种,结合肥料运筹和外源化学物质调控技术来缓解遮光对小麦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 王宗鹏, 徐磊, 王雨辰, 胡法挺, 吴玉军, 孙海兰, 张宽朝, 林锋
    2025,46(7): 229-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优势。梳理了稻渔综合种养的7种主要模式,分别是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稻蛙、稻螺模式,分析了其发展历程、技术研究进展及经济效益,探讨了品种选择、田间工程、安全植保、鱼病防治、科学施肥等关键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提升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陈述焕
    2025,46(7): 235-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16—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新乡贤”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归纳分析。研究表明,新乡贤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角色定位、作用价值、培育问题和优化路径4个方面,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间缺乏合作交流,未来应该进一步细化新乡贤的研究对象,拓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以提高新乡贤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 黄威, 陈智勇
    2025,46(7): 239-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 L.)种子(奇亚籽)的主要有益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奇亚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酚类化合物、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在调节血脂与血糖、抗氧化、抗炎、抗菌及抗肿瘤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奇亚籽中的ω-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酚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则为其提供了均衡的营养价值。奇亚籽在功能性食品和药物开发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旨在为奇亚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马樱柯, 谢雅婷, 严文怡, 陈代明, 肖妍彬, 杨艳, 余爱农
    2025,46(7): 243-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叶因其独特香气与功效备受消费者喜爱,对武陵地区代表性特色茶类,包括利川红茶、恩施绿茶、保靖黄金茶以及安化黑茶等香气物质的研究进行分析,对不同种类茶的香型及关键呈香物质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武陵地区代表性茶类的提取、检测及风味组学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茶叶的研究提供参考。
  • 研究简报

  • 冯小龙, 吴锦强, 朱友文, 胡莹莹, 黄昌盛, 黄艺, 庞丽芳, 李琼, 林远, 何建华
    2025,46(7): 249-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葛68优9938为试验材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下,设置叶面喷施正硒宝富硒有机水溶肥相同浓度(1 200 mL/hm2)不同时期不同次数[齐穗期喷施1次(QS),灌浆初期喷施1次(GJ),齐穗期、灌浆初期各1次(QG)]的试验,以齐穗期、灌浆初期各喷1次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有机水溶肥1 200 mL/hm2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千粒重,水稻硒含量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产量反而下降。QS、GJ、QG折算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3.81、273.81、188.10 kg/hm2,增幅分别为8.91%、4.66%、3.20%;在齐穗期喷施富硒有机水溶肥对水稻株高、穗长均有促进作用;QG水稻糙米富硒效果较为明显,GJ效果次之。在齐穗期喷施富硒有机水溶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富硒含量超过了水稻富硒国家标准(0.04 ~ 0.3 mg/kg),达到广西水稻富硒标准(0.15~0.5 mg/kg),水稻齐穗期可作为富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施用外源富硒有机水溶肥的窗口期。
  • 胡妍月, 王友启, 赵晓林, 孙杨, 袁贵明, 黄水金
    2025,46(7): 252-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杀螺剂,通过试验比较60%茶皂素粉、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和5%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单剂12 000 g/hm2 60%茶皂素粉和60 g/hm2 5%阿维菌素乳油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较佳,均达100.00%;复配组合对福寿螺均有很强的毒杀作用。5%阿维菌素乳油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福寿螺的首选药剂。13种复配药剂处理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均为100.00%,在生产中可将不同复配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对其他生物的安全性并降低福寿螺的抗药性。
  • 杨细元, 黄开准, 刘易科, 刘婧, 张艳, 胡丁哲, 黎仲文, 邹娟, 陈志红, 朱展望, 高春保, 齐森林
    2025,46(7): 25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麦590是以秦农142为母本、西农9718为父本进行杂交,历时14年系谱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已入选2024—2025年湖北省主导品种,并获得湖北省重大品种推广后补助80万元。系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对其产量、品质和田间抗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大田表现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王红娟, 毛迎新, 黄丹娟, 谭荣荣, 陈勋, 焦龙
    2025,46(7): 258-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湖北省咸宁市茶园耕层土壤的养分状况,为茶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咸宁市 22 个茶园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5.45%样点的pH处于适宜茶树生长的 4.5~5.5,平均值为 4.75;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14.70 g/kg,整体水平较高,但部分茶园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养分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而中微量元素铜的有效性较差。重金属铅、镉、铬含量均未超标,达到有机茶种植标准。建议在低有机质茶园增施有机肥,普遍增加氮、磷、钾肥施用,并在部分茶园增施含铜肥料,以优化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提升茶叶品质。
  • 秦铁伟, 刘爱辉, 刘刚, 杨郑东, 杨兴, 秦汉
    2025,46(7): 26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雪茄烟生产品质和效益,以楚雪80为试材,通过设置打顶后0、5、10、15 d 4个采收处理,研究了不同采收时期对雪茄烟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打顶后适度推迟采收时间能提升烟叶的茄衣率、茄套率、产值和感官质量,同时保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初花打顶后10 d采收,产值、茄衣率、茄套率、均价均达到最高水平,单位产值较对照组增加33.18%。综合分析表明,雪茄烟楚雪80的最佳采收时期是初花打顶后10 d,可为雪茄烟叶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杜亮
    2025,46(7): 265-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出适合推广应用的杉木幼林除草方式,采用5种除草方式(全面铲草、全面割草、铲蔸割草、铲蔸+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喷施选择性除草剂)处理后,对3年生杉木幼林的保存率、生长量和除草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除草方式保存率的差异不显著,采用全面铲蔸+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杉木生长量最大,采用喷施选择性除草剂成本最低。5种除草方式的保存率分别为88.5%、84.3%、89.3%、86.0%、86.5%,平均树高分别为3.87、3.47、3.81、4.01、3.04 m,平均胸径为6.10、5.51、5.87、6.43、3.76 cm,成本分别为18 000、9 450、10 800、10 350、7 875元/hm2。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和投入成本,南方杉木人工幼龄林最佳除草方式为铲蔸+喷施灭生性除草剂。
  • 夏丹, 宋晓玲, 王鹏
    2025,46(7): 268-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进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黄花苜蓿、新麦草、扁穗冰草、紫羊茅、小花碱茅、中华羊茅8种优良牧草品种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在祁连山北麓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种羊场退化山地草原开展不同牧草品种单播和混播试验,以期为当地同类型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扁穗冰草和小花碱茅3个牧草品种的高度、盖度等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鲜草产量分别为20 829.0、18 214.5、14 970.0 kg/hm2,是当地退化山地草原补播改良的推荐品种;黄花苜蓿+冷地早熟禾+新麦草、黄花苜蓿+小花碱茅+垂穗披碱草这2个混播组合可显著提高产草量,是当地退化山地草原补播改良的较佳混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