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试验研究

  • 王风成, 高荣, 高大伟, 周圆, 张园园, 彭飞, 王斌, 李新, 刘萌晓
    2024,45(12):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部分烟区烤烟钾含量偏低问题,通过开展叶面喷施不同种类钾肥试验,筛选出提高钾含量效果良好的无机钾肥磷酸二氢钾;再与滴灌微生物菌肥胶冻样芽孢杆菌、腐殖酸肥料黄腐酸钾、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断侧根等提钾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试验,整合出一套能有效增加烤烟中钾含量的技术措施,即移栽后35 d,通过滴灌的方式同时施用胶冻样芽孢杆菌和黄腐酸钾,平顶时叶面喷施碧护+喷施磷酸二氢钾,平顶后15 d再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该方法集成示范效果良好,B1F、B2F、C3F等级烟叶钾含量均达1.5%以上。
  • 于会泳, 敖耀强, 郭利, 王晓丽, 申国明
    2024,45(12): 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保康县烟田土地管理措施的调整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该县的烟田土壤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保康县土地的合理可持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权重系数与隶属度函数方法,选取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等指标,通过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隶属度,得到土壤质量指标分值。结果表明,保康烟田土壤质量等级较低,80%以上处于Ⅲ级以下,东南区域土壤质量较高,中部偏西区域较低。农事操作对土壤质量有显著影响,农事操作频繁、土地休闲时间短会导致土壤质量等级降低。
  • 张华崇, 黄晓莉, 赵树琪, 闫振华, 戴宝生, 张欣, 李蔚
    2024,45(1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麦田土壤封闭除草剂,利用50%吡氟酰草胺水分散粒剂(WG)、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WP)、25%噻吩磺隆WP、50%扑草净WP、25%绿麦隆WP、19%苄·乙·扑WP和20%噻磺·乙草胺WP比较分析了对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药剂安全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药剂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均对小麦安全;50%吡氟酰草胺WG 120 g/hm2和19%苄·乙·扑WP 570 g/hm2药后110 d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00%以上,防草效果明显;测产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均提高了扬麦33的产量,其中50%吡氟酰草胺WG 120 g/hm2、50%扑草净WP 1 050 g/hm2、25%绿麦隆WP 2 250 g/hm2、19%苄·乙·扑WP 570 g/hm2和20%噻磺·乙草胺WP 300 g/hm2较清水对照分别增产24.21%、25.92%、27.94%、28.69%和21.57%。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对小麦安全性及产量影响,推荐使用50%吡氟酰草胺WG 120 g/hm2和19%苄·乙·扑WP 570 g/hm2用于麦田杂草防除。
  • 郭复海, 张玉军, 曹雪花, 马富鹏
    2024,45(12):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封闭除草剂的药效,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二甲戊灵和灭草松2种除草剂,以土壤封闭处理的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30、60 d对藜、稗子草的株数统计分析发现,喷施330 g/L二甲戊灵乳油3 000 mL/hm2对藜和稗子草的防效较好;480 g/L灭草松水剂150 mL/hm2对藜的防效更好,而对稗子草防效不明显。喷施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施药后60 d,藜、稗子草的株数和鲜重明显低于喷施480 g/L灭草松水剂,这表明二甲戊灵对藜、稗子草的防效要优于灭草松。二甲戊灵具有较广的杀草谱,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即藜和稗子草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喷施量为3 000 mL/hm2时,用药效果最好;灭草松单独使用时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不明显。
  • 刘东海, 王红飞, 刘雯, 张智, 范航琪, 肖卓熙, 李菲, 乔艳, 胡诚
    2024,45(12):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种植推荐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施肥量,对油菜品种华油杂50进行了“3414”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油菜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提高了油菜产量,与N2P2K2相比,缺乏氮、磷、钾肥的处理(N0P2K2、N2P0K2、N2P2K0)导致减产81.14%、26.40%和22.75%,而增加氮、磷、钾肥的处理(N3P2K2、N2P3K2和N2P2K3)则分别使产量提高了14.60%、4.39%和1.76%;对氮肥和钾肥的产量单因子效应分析显示,氮肥和钾肥存在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65.0、57.0 kg/hm2;从农学效率和油菜品质综合考量,N2P2K2是最优处理。在该施肥量下,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是14.5、12.4、10.0 kg/kg,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6.6%、15.1%和6.9%;与不施肥处理(N0P0K0)相比,氮磷钾肥提高了油菜籽中的软脂酸、亚油酸、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综合芥酸、硫苷和含油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软脂酸、亚油酸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黄冈市团风县油菜种植氮肥和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65.0、57.0 kg/hm2,综合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磷肥推荐施肥量为 63.0~94.5 kg/hm2
  • 周轶伟, 侯雨, 彭建斐, 郭立君
    2024,45(12):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湘烟7号为材料,分析烟草与6个高粱品种(金糯272、神糯2号、晋糯3号、红珍珠、红缨子和神糯6号)套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草与高粱套作显著提升了烟草的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最大叶面积、最大叶鲜重等农艺性状,同时改善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及氮碱比等品质指标,使烟叶化学品质及上等烟占比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套作模式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的作物总产值,其中湘烟7号与神糯6号高粱套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
  • 向静, 侯莹莹, 王功明, 吴菊香, 屈亚妮
    2024,45(12):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抗性好、产量高、适宜秭归县山区推广的油菜良种,推进湖北省油菜单产提升,选取15个油菜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综合分析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华油杂50、圣缘2号、华油杂28、华油杂62表现较优,可在秭归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 周艳宾, 史航, 李荣华, 王国军, 张粉香, 贾中清, 方东芬, 赵锦超
    2024,45(12):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云南省宣威市西泽烟区主载品种云烟100的适宜采收成熟度,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方法,设置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共计9个处理,研究成熟度对烟叶物理性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上部叶填充值逐渐增大,中、下部叶含梗率先升后降;成熟采收的上部叶总糖含量、总氮含量、钾氯比较好,充分成熟的中部叶还原糖含量、总氮含量、糖碱比较佳,充分成熟的下部叶化学成分协调;上、中部烟叶的感官质量得分呈先升后降趋势;上部叶成熟采收时,杂气、刺激性、余味有明显改善;中部叶成熟采收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余味较为协调;下部叶适熟采收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余味较好。综合来看,上、中部叶成熟采收和下部叶适熟采收时感官质量最好。综合考虑后认为,上、中部叶成熟采收和下部叶适熟采收烟叶品质最佳。
  • 李莉, 刘昌燕, 韩雪松
    2024,45(12):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22—2023年23个秋播蚕豆(Vicia faba L.)新品种(系)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小区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荚长和百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籽粒长、荚长、株高、生育期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总荚节数显著负相关;荚长与单荚粒数、株高和生育期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株高相关性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4个主要成分,以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为43.271%,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3.902%、12.416%和8.352%,并计算出了各主成分得分方程。
  • 卫沈妮, 吴辉, 于萍, 谭云飞, 曾祥玲
    2024,45(12):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分析波叶银桂花朵组织和叶片的挥发性成分,以明确挥发性成分释放的关键组织部位,了解不同组织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111种挥发性物质,雄蕊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有62种,主要是反式-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花瓣中有45种挥发物,主要是反式-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二氢-β-紫罗兰酮;花梗和雌蕊中有20种挥发物,主要是反式-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叶片中有47种挥发物,主要是β-石竹烯、乙酸叶醇酯。花瓣、花梗和雌蕊、雄蕊、叶片各有特有成分分别为8、4、22种和34种。花朵中不规则萜类为主要成分,花瓣中不含倍半萜物质;而叶片中倍半萜物质丰富,不含不规则萜类物质。桂花的花朵和叶片中富含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石竹烯等功能性成分,是森林康养的潜在树种。
  • 李佳颖, 肖新生, 刘小艳, 周倓婍, 袁芳, 刘羽, 邬汉良, 周钰
    2024,45(12): 4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烟草行业标准YC/T 405.2—2011,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通过建立残留量数学模型,分析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并对各分量进行评估,计算各拟除虫菊酯农药在最大残留限量水平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烟草中氟氯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测量结果分别为0.513、0.483、1.076、1.076、0.873、0.923 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6、0.04、0.11、0.12、0.09、0.07 mg/kg(k=2);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回收率、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制备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对于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的农药,标准溶液配制对其合成不确定度贡献程度较大。该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对于MRL值附近的残留量超标判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方法也可为烟草中其他农药残留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
  • 陈金龙, 马恩耀, 周劲松, 刘劲涛, 杨诗慧, 张路娣, 周首婷
    2024,45(12):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一部》中的方法及步骤对10批不同产地十大功劳叶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检查及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测定。对试验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10批不同产地十大功劳叶的最优产地。结果表明,10批十大功劳叶的薄层鉴别均与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显现相同的颜色斑点;水分含量为9.21%~10.14%,平均值为9.87%;浸出物含量为11.86%~15.87%,平均值为13.75%;总灰分含量为2.13%~4.04%,平均值为2.95%;盐酸小檗碱与盐酸巴马汀含量测定结果为0.04%~0.62%,平均值为0.20%。10批不同产地十大功劳叶的各种测定结果均符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的规定,初步推断河北省的十大功劳叶药材质量最佳。
  • 施力军, 潘宇, 陈路, 唐美琼, 闫志刚, 刘华才
    2024,45(12): 5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西主产区五指毛桃药材不同部位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为五指毛桃药材的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提取工艺,并使用HPLC法测定了五指毛桃不同部位的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 柱(4.6 mm×25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3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表明,五指毛桃提取补骨脂素提取率最高的提取工艺是使用80%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时间15 min,料液比为1∶30时间(g∶mL),提取次数2次。不同药用部位中2种有效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补骨脂素在毛细根中含量最高,为0.719 6 mg/g;佛手柑内酯含量在根皮部含量最高,为3.310 8 mg/g。
  • 王宗顺, 蔡学建, 徐海明, 宗丰文, 王子琛
    2024,45(1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关于中国土壤资源的全面调查,目的是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守住耕地红线,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硅是土壤中的重要元素,对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全硅的检测方法,即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动物胶凝聚质量法,通过比对2种方法的试验方案、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出2种方法在全硅测定中无明显差异,但考虑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数量较多的特点,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更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土壤全硅测定。
  • 实践探讨

  • 何琼, 钟意, 杨逢春, 先元华, 祝开
    2024,45(12): 6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对2021—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观赏油菜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表明,2021—2023年宜宾市翠屏区观赏油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是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病害有3种,分别为油菜白粉病、油菜白锈病和油菜霜霉病;虫害有5种,分别为美洲斑潜蝇、小菜蛾、萝卜蚜、纵纹片膜蓟马和黄曲条跳甲。其中,油菜白粉病是油菜的优势性病害;美洲斑潜蝇、萝卜蚜和纵纹片膜蓟马是油菜的优势性害虫。
  • 张教海, 刘鑫泽, 王孝刚, 张友昌, 秦鸿德, 夏松波, 冯常辉, 别墅, 王琼珊
    2024,45(12):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除草是棉田最广泛、最依赖的除草技术,除草剂的产品登记为棉花种植户正确选择药剂、科学用药提供依据。统计分析了有效棉田除草剂产品的登记状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机采棉种植棉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提出了应对技术策略。
  • 陈杰, 涂军明, 曹志刚, 张群, 张文超, 张盛, 蔡星星, 李兴华, 王欢
    2024,45(12): 7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黄冈市水稻(Oryza sativa L.)种植概况和历史受灾情况,针对黄冈市水稻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持续低温阴雨(倒春寒)、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和寒露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各灾害的气象指标、气候统计规律及其对水稻的影响与危害,统计可能影响水稻生产的气象灾害,明确当地气象灾害规律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补救措施或生产建议,旨在防灾、减灾、救灾,减轻或避免各种气象灾害可能给水稻带来的影响或损失,达到趋利避害、稳产高产的目的。
  • 由金文, 周才举, 周武先, 郭杰
    2024,45(12): 7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荠苨药材进行了本草考证,介绍了中华娃娃参薄叶荠苨[Adenophora remotiflora (Siebold & Zucc.) Miq.]野生状态下的生态环境及其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总结了薄叶荠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物种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李良华, 王德才
    2024,45(12):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湖北省优质猪培育新品种硒都黑猪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出发,探讨了优质猪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优质猪肉差异化指标定性定量评价欠缺、优质猪肉产品分级界限不清晰、优质优价猪肉产品受猪周期的影响、养殖主体营销的短板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培育完成特色优质猪新品种为引擎,以优质驱动品牌化,养殖、加工、销售与品牌运营既分工又联盟,旨在打造具有竞争力、稳定盈利的优质猪产业链。
  • 潘小川, 郭征球, 胡春开
    2024,45(12):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概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咸安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举措,包括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原则、扎实推进工作、规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划分、确立网格定人、强化人员定责、建立创新机制。列举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建设内容,包括落实公示公开、健全监管名录、推进全员培训、强化日常巡查、加强风险管控、履行告知义务、夯实主体责任、营造社会共治。分析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的5个问题,分别是基层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基础作用发挥不好、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网格员整体素质不高、宣传培训不到位;提出4条对策建议,分别是坚持“建管用”并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规范开展乡镇农安监管、完善政策资金投入保障。以咸安区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自查自纠排除隐患,为今后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档升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 赵明明, 黄宇岑, 吴艺婕, 刘圆, 胡亚波, 陈洪, 彭西甜
    2024,45(12):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简称农检机构)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湖北省基层农检机构的基本情况、资产配置、人员结构、资质能力和检测任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基层农检机构发展和基层农检体系建设的原因,从出台指导意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发挥职能作用和增强科技储备5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的建议。
  • 郑甘甜, 邢美华, 王维薇
    2024,45(12):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成效与现实困境。研究发现,湖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农业绿色发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为科技驱动农业绿色发展,产地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培育绿色科技示范主体,生产方式向绿色化转型;推进监测统计的信息化,数字农业建设加快发展。但仍面临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有待强化、经营主体多而不强、数字平台建设薄弱、相关政策有部署但落实难的现实困境。建议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科学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平台建设、积极发挥绿色发展政策集成效应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吴跃飞, 吴宏飞
    2024,45(12):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安化腊肉的技术定义及加工技术规程2个方面探讨了安化腊肉的基本生产规范,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影响安化腊肉独特风味及品质的关键因素为干腌、冷熏、烟熏材料和烟骚味,以期为安化腊肉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订提供参考,并规范安化腊肉的生产与销售行为,保护安化腊肉的品牌价值。
  • 窦亚丽, 董春枝, 彭强辉, 刘雅军
    2024,45(12): 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江省淳安县芹川古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项目采用真空排水技术进行污水收集,相比重力排水技术,在管网施工与维护中均体现出了明显优势。介绍了真空排水系统方案及污水量、真空泵站、收集箱、真空管道的设计关键点。该真空排水系统工程于2020年2月建设完工,已经成功运行46个月,是历史文化古村落农村生活污水真空排水系统的典型案例。统计数据显示,系统平均排污耗电量约为0.56 kW·h/m3,远低于预期值。相较其他已建工程,该项目对物联网监控技术运用更加成熟,且更便于管理人员的运维。通过真空系统收集古建筑室内污水,在不破坏古建筑和石板路现有风貌,不影响村内道路通行的条件下,可以实现100%的入户收集率。
  • 智能装备

  • 谢敬波, 卢泽民, 高星星, 庞雄斌, 万乾程, 王锐, 廖剑
    2024,45(12):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工厂化立体栽培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草莓基质槽装填上料机,阐述了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对输送过程中的物料基质进行运动分析,建立了基质槽装填上料机设计参数与能耗效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草莓基质槽装填上料机操基本满足草莓工厂化立体栽培的种植要求,有利于实现草莓工厂化栽培的机械化作业。
  • 周洋, 张强, 高士伟, 黄忠浩, 朱朝友
    2024,45(12):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形是恩施玉露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对茶叶质量及外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恩施玉露做形机械应用在整形平台、理条机、精揉机和其他做形设备上的研究进展,剖析当前恩施玉露机械做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未来恩施玉露做形机在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发现恩施玉露做形机械还存在专用设备缺乏、设备连续化作业不足、智能化水平低方面的问题,未来恩施玉露做形设备发展应以茶理和机理融合为路径,在保证茶叶生产能力最大化、成本投资最小化和工艺流程合理化的同时,促使设备、工艺和技术协调发展。
  • 生态治理

  • 李世刚, 王东仙, 陈艳梅
    2024,45(12):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Brassica napus L.)菌核病的发生发展通常与油菜花期的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利用荆门市植物保护站、荆门国家基本气象站数据,基于国家气象中心式组织编写的《作物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技术指南——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结合相关性分析法,对荆门市历年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构建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反演。结果表明,从促病气象条件来看,满足≥80%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的促病日数(促病指数预报模型)与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相关性最好;从普通气象条件来看,≥80%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的累计值(普通气象条件预报模式)与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相关性最好。利用上述2种预报模式反演1990—2023年荆门市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2种模式得分均为87.5分,说明2种模式均有效。基于促病气象条件的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开发了荆门市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对用实况资料与未来10 d的要素预报结论进行有机结合,可大幅提高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的时效性,为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技术支撑并赢得时间。
  • 朱恩骄, 李国锋, 师靖雄, 刘平, 吴兴兴, 诸慧琴
    2024,45(12):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地理分布记录和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利用26个有效分布点和20个环境因子,筛选出9个环境因子,模拟曲胫隐翅虫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筛选出影响分布的主导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ROC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为0.970;曲胫隐翅虫高适生区为中国西藏东南部地区、云南迪庆、怒江、丽江、大理北部地区,昭通有少量的高适生区,四川南部至秦岭西部一带,湖北与陕西交界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高适生区覆盖的边缘。研究结果可为曲胫隐翅虫研究者提供参考。
  • 杨顺威
    2024,45(12): 116-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推动土地集约化,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转移矩阵分析焦作市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2020年焦作市土地利用情况为基础,结合CA-Markov模型对焦作市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焦作市耕地、草地和林地在2000—2020年持续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2000—2010年未利用地面积增加,2010—2020年未利用地未发生变化。焦作市2000—2010年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动态度较大,2010—2020年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动态度较大,林地、草地、耕地存在复杂的相互转换。2020—2030年焦作市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耕地、草地和林地之间相互转移,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未利用地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
  • 闫利霞, 范凯彬, 张丽, 王红梅, 钱茂鑫
    2024,45(12):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57—2013年霸州市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地面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当地雷电预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霸州市雷暴初日出现在4月中旬的年份最多;终日出现在9月下旬的年份最多。最早雷暴初日出现在3月18日,最晚雷暴终日出现在11月9日。平均雷暴日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每10年2.7次。以夏季7月出现最多,其次为6月和8月。雷暴在夜间时段(20:00至次日8:00)出现的频次最多,其次是午后(14:00—20:00),出现在上午(8:00—14:00)时段的最少。有利于夜间时段出现雷暴的气象条件为20:00气温24~32 ℃,相对湿度≥60%,气压在995~1 005 hPa,2 min风速为2级,风向为偏东风。有利于下午时段出现雷暴的气象条件为14:00气温≥28 ℃,相对湿度40%~80%,气压在995~1 005 hPa,2 min风速为2级,风向为SSW、SSE、SE、NE风。有利于上午时段出现雷暴的气象条件为8:00气温24~28 ℃,相对湿度≥80%,气压在1 000~1 010 hPa,2 min风速为2级,风向为偏NE或ESE风。
  • 张彦茹, 李珍, 陆占军, 张淑兰, 杜伟, 李宗泽
    2024,45(12):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宁县是宁夏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到当地农业的生产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为了保护中宁县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开展了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法,全面摸清了其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危害程度等,系统归纳了中宁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情况。结果表明,中宁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有60种,约占宁夏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物种的50%,其中植物19科47种,害虫10种,病原微生物3种;来自美洲(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入侵生物最多,有36种;高风险入侵生物包括反枝苋、曼陀罗、苘麻、野西瓜苗、番茄潜叶蛾、苹果蠹蛾、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番茄斑萎病毒等。针对中宁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农业安全生产影响大,且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病虫草害检疫、完善监测和预防系统、加强宣传、做好综合防控的应对防控策略,以期为农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提供参考。
  • 三农调研

  • 李戎, 易苏丹, 赵文龙, 谢磊, 王家振, 柳冕
    2024,45(12): 13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汉平原光、温、水资源丰富,为“稻-再生稻-鸭”稻田综合种养(RRD)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探究了2021—2023年江汉平原实施RRD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并将其与中稻(MR)和再生稻(RR)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平均稻谷总产量显著高于中稻模式(P<0.05);综合种养模式平均经济效益为26 086.9元/hm2,比再生稻模式高出44.6%,比中稻模式高出148.8%;综合种养模式中,再生季稻谷单价显著高于中稻和再生稻模式(P<0.05),且综合种养模式的投入产出比最低,显示出更好的经济效果。
  • 邬菡姝, 张晔
    2024,45(12): 142-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基于数字赋能理论、技术治理理论与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数字基础设施、村民数字素养、参与数字治理意愿和行为以及数字治理效能五方面提出7个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新疆伊宁县B村的调查,探究影响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共计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7%。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村民数字素养有显著正向影响;村民数字素养对其参与数字治理的意愿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数字治理意愿对其治理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基础设施、村民数字素养、参与数字治理行为对数字治理效能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乡村数字治理应从数字基础设施、村民数字素养及其参与数字治理的意愿与行为方面着手,多途径、多手段、多维度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实现治理有效。
  • 苗冲, 康华
    2024,45(12):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C县2个安置社区失地老人养老保障中的经济保障情况、生活照料保障情况以及精神文化保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得出其存在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消失,再就业难度大;家庭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精神文化保障匮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家庭养老发展新型社区养老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建议,以期解决失地老人的养老问题,为提升失地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 何丹, 吴九兴
    2024,45(12): 153-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4个市(县、区)农村妇女的问卷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农村妇女的人口学、生计资本、农地细碎化等方面的特征,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和二分Logit模型分析农户家庭收入变化及妇女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力资本较弱,家庭承包地面积较小,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受教育程度、妇女的职业、就业培训、工作经验等是影响家庭收入变化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妇女的职业、生育情况、就业培训、工作经验等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意愿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需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失,提升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推动资本下乡发展非农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积极促进农村妇女进城务工,采取差异化政策。
  • 郭晨阳, 孙心月, 孙可欣
    2024,45(12): 159-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关乎农村发展,是构建现代化农村农业的重要环节。基于山东省烟台市东桑杭埠村的调查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农业收入占年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兼业情况、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情况、家庭年收入、农户对土地产权制度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以及土地转入方的合适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性别、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非农就业的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 克热曼·海比布, 穆哈拜提·帕热提
    2024,45(12): 164-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资源禀赋对农户参与马文化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利用新疆昭苏县3个风景区的调查问卷及2个乡镇4个村的实地访谈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村里是否有领头人、农户家庭收入、农户家庭拥有的草场规模、农户对马文化旅游经营信息的关注程度对农户参与马文化旅游经营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拥有的马匹数、住房条件和交通工具是否为小汽车、家庭燃料是否为新型能源、了解马文化旅游经营信息的渠道对农户参与马文化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建立马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农户的马文化旅游经营水平;培育更多的马文化旅游经营带头人;营造良好的马文化旅游经营氛围等对策建议。
  • 常海滨, 彭红兵, 刘清云, 黄威, 胡海珍, 殷辉, 姚晓芬
    2024,45(12): 169-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黄冈市油菜种植潜力,强化油菜产业优势,推动黄冈市油菜产业发展,对黄冈市7个市(县)油菜生产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黄冈市油菜种植的成本和效益,并从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潜力大、科技支撑有力、规模化生产带动作用增强、油菜籽就地消化能力强和油菜多功能利用潜力大等方面探讨了黄冈市油菜产业发展前景,认为黄冈市油菜生产主要存在种植效益不高、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难度增加、加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多功能利用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建议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产业发展。
  • 刘浩, 刘芮萌
    2024,45(12): 174-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进行静态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4个维度分析其增长动力。研究发现,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M”形波动,静态效率均值为1.024,规模效率低下是主要制约因素。动态效率指数为1.003,年均增长率为0.3%,表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加速绿色技术创新、调整要素投入规模,优化要素投入结构的提升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与建议。
  • 汪婧, 王泽胜, 李胜, 王景轮, 曹成全
    2024,45(12): 17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浙江省萤火虫生态旅游栖息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民萤光计划平台和数据爬取的方法,对浙江省的萤火虫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的信息搜集。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观赏地的具体位置、萤火虫的主要品种、游客数量、场地类型和游览信息提供情况。研究发现,2022年浙江省的萤火虫景点年吸引游客超过70万人,涉及的48个景观点位遍布9个城市,以杭州市、丽水市、湖州市为主。萤火虫的主要活跃期为4—9月,其中端黑萤(Abscondita chinensis)、雷氏萤(Aquatica leii)和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为焦点物种,显示出萤火虫生态旅游的兴盛态势。指出了浙江省萤火虫生态旅游面临的栖息地破碎化、管理混乱和游客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构建萤火虫韧性景观、推动全域化生态旅游体系的建立以及促进生态旅游主体性回归提供科学依据。
  • 蒋辉胜, 詹亚斌, 刘金波, 李仕海, 许顺鑫, 陈云峰
    2024,45(12): 185-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研究湖北省襄阳市畜禽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情况,采取查阅统计年鉴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襄阳市3个县区(宜城市、谷城县、襄州区)48个养殖场进行调研,从粪污产生量、粪污养分资源量、养殖工艺、清粪工艺和粪污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畜禽粪污年产生量均值为1 286.56万t,养分资源量均值为23.11万t;在养殖工艺方面,规上猪场以漏缝地板为主,规下以实体地面为主;牛、羊场以场床一体化为主;鸡场以笼养为主;在清粪工艺方面,规上猪、牛、羊场以机械干清粪为主,规下则以人工干清粪为主;鸡场以传送带清粪为主;在粪污处理方面,干粪以堆沤或委托有机肥厂处理为主,规上猪场液体粪污处理以黑膜沼气为主,规下猪场液体粪污处理以三级沉淀池为主。
  • 乡村建设

  • 李文涛, 张晔
    2024,45(12): 190-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梳理山西省A县H村说事议事会的实践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发现其存在多元化主体功能缺失、程序繁琐加重基层负担、行政压力限制协商决策、监督环节不够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强化协商主体力量;化繁为简,减负基层;减轻行政压力,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监督环节等对策建议,以保障说事议事会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张旭泽, 陈前利, 李军, 窦雨峰, 张治港
    2024,45(12): 194-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生态宜居理念,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于乌鲁木齐县的乡村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乌鲁木齐县生态宜居各指标的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乌鲁木齐县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进行得分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县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处于一般到比较好的水平。提出破解水资源难题、因地制宜推动各乡镇乡村生态宜居总体建设等对策,进一步改善乌鲁木齐县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水平。
  • 郭萌, 王怡
    2024,45(12): 198-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食文化因其直观的宣传效应、承载的经济效益以及独特的文化属性,被许多城市称为“文化名片”。运用品牌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基于对陕西省商洛市的调查,从品牌定位、品牌产品、品牌标识、品牌营销、品牌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6个方面构建商洛美食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商洛美食文化品牌形象标识不鲜明、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美食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特色小吃品牌缺失等问题,提出做强系列美食主打产品、塑造美食文化品牌形象、强化产业发展理念、创新营销推广方式、推动美食创业就业的品牌塑造策略,进而形成辐射整片区域的美食文化品牌效应,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与借鉴。
  • 专业教育

  • 杨倩
    2024,45(12): 203-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冷链物流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实践为案例,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OBE理念构建冷链物流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逻辑起点,从冷链物流课程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性、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果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阐述冷链物流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对策,并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展望。
  • 张超, 唐敏
    2024,45(12): 207-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学与农作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土壤与植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传统的灌溉实验教学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以扬州大学为例,探讨了数值模拟模型在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AquaCrop模型软件的案例演示。AquaCrop模型通过模拟农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不同灌溉管理措施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展示了AquaCrop模型在灌溉制度模拟和自适应设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数值模型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实验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 学科进展

  • 余侃, 段炼, 黄思思, 郑威
    2024,45(12): 21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纳米硒的特性,综述了利用细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合成纳米硒的研究进展,纳米硒的合成机制以及各种非生物因子对纳米硒合成和形态特征的影响,并对纳米硒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帮助相关研究人员更精确地合成纳米硒,并将其应用于所需的领域。
  • 胥静
    2024,45(12): 218-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归纳总结新疆水资源分布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对新疆水资源分布与土壤盐碱化情况进行文献梳理研究,以期为水资源分布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提供可参考的区域土壤盐碱化文献资料。结果表明,新疆土壤盐碱化呈现以表层土壤盐碱化物聚集为特征,此种盐碱化特征主要出现在玛纳斯河和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壤区,包含农田和非农田。表层土壤盐碱化物聚集现象具体表现为含氯化物、硫酸-氯化物型、氯化-硫酸型、硫酸盐、苏打盐等物质聚集在土壤表层。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土壤表层的盐碱化现象,体现了区域土壤与水的关系。当前土壤盐碱化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的盐碱土改良,对于各地区土壤呈现的盐碱化特征已基本摸清。结合客观认识盐碱地综合利用盐碱地,因水资源分布改良利用盐碱地是未来盐碱土改良的研究热点。
  • 李纯鋆, 路冰斌, 刘全科, 曹春霞
    2024,45(12): 22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茶园中的害虫频发,已经严重威胁茶树(Camellia sinensis)生长和茶叶品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中茶脊冠网蝽频发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茶脊冠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为防治对象,介绍其形态、习性、危害及频发原因,重点讨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联合防治技术、注意事项,以期为保护茶树、提高茶叶质量和促进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余为仆, 许晖, 李戎, 柳冕, 文举, 徐正猛, 易苏丹, 徐国华
    2024,45(12): 227-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的抗旱机理,阐述了干旱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水稻抗旱性的概念,分析了水稻抗旱性与器官形态、生理生化过程、保护性蛋白质和泛素连接酶之间的关系,综述了与水稻抗旱性相关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和抗旱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旱高产水稻的育种及机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徐坚旺, 韦霄, 邹蓉
    2024,45(12): 234-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生态学特征、遗传多样性、繁育技术、化学成分和胁迫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海南风吹楠的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李博, 黄韵雪, 杨晓龙, 张硕, 黄雨晴, 何嘉敏, 张越华, 郭英, 焦春海, 徐延浩
    2024,45(12): 237-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植物黑色素的生物学功能、理化性质与结构鉴定、遗传调控机制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进展。黑色素在植物中发挥保护作用,如提供伪装、增强对逆境的抵抗力等,其合成过程涉及多种酶和基因,尤其是多酚氧化酶在植物黑色素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此外,植物黑色素的抗氧化、抗菌和紫外线吸收特性,使其在健康医疗领域也显示出应用价值。深入研究植物黑色素的合成机制,有助于提高其在植物组织中的含量,促进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旨在为植物黑色素的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 袁铭潞, 王熙贤, 赵海宁, 宋子欣, 王昌涛, 李萌
    2024,45(12): 242-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藻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成分是绿藻多糖。国内外关于绿藻多糖的研究多见于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在化妆品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概述了绿藻多糖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法,酸、碱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等,并对保湿、抗氧化、美白和抗菌功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以绿藻多糖为原料开发新型化妆品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 刘骞, 陈鑫, 程运斌, 胡西洲, 彭西甜, 彭立军
    2024,45(12): 247-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作为人工合成的低热量新型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是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甜蜜素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在甜蜜素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浊度法、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及其他新型检测技术,并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已有的检测方法基本能够有效监测甜蜜素在食品中的合理使用,但仍需不断优化方法来提高检测方法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 研究简报

  • 许甫超, 彭敏, 徐晴, 秦丹丹, 彭严春, 孙龙清, 董静
    2024,45(12): 252-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810145系采用杂交组合襄麦55/周麦18号经11年10个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在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丰产性、综合抗病性、适应性等表现突出,且加工品质优良。介绍了鄂810145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种示范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鄂810145的特征特性包括农艺性状、产量表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及抗逆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适量播种、平衡施肥和氮肥后移、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降秆控旺、适时收获,确保增产增收。通过综合分析小麦鄂810145,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徐丽荣, 孙杨炀, 汪灵燚, 张红秀, 张登科, 高正纲
    2024,45(12): 25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颜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配方基质条件下草莓母株的扩繁能力,以及不同插穗条件对穴盘扦插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草炭∶锯末∶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1配方(T3)减少草炭1/3使用量不影响草莓母株扩繁能力,与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3∶1∶1配方(CK)相比,母株匍匐茎数、单株子苗数、子苗叶片数、子苗株高、子苗茎粗和子苗匍匐茎粗指标上均差异不显著;二叶一心插穗更有利于扦插成活和子苗生长。
  • 张海龙, 聂海燕, 刘萌萌, 李泽建
    2024,45(12): 258-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江西省一新记录种——侧斑槌腹叶蜂(Tenthredo mortivaga Marlatt, 1898)。该记录种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侧斑槌腹叶蜂亚种团(Tenthredo mortivaga subgroup),采自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境内的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描述了两性成虫描述、采集记录及主要鉴别特征。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 蔡焕满, 朱志成, 吴逸卿, 刘萌萌, 李泽建
    2024,45(12): 261-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浙江省一新记录种——宝石钩瓣叶蜂(Macrophya xanthosoma Wei, 2005)。该新记录种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密纹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histrio group),在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叶蜂区系调查中被发现。提供了该新记录种雌性成虫描述、采集记录及主要鉴别特征。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 刘玲娟, 刘胜龙, 叶茂兴, 刘萌萌, 李泽建
    2024,45(12): 264-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片区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钩瓣叶蜂属(Macrophya Dahlbom, 1835)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 group)浙江一新记录种——尖唇钩瓣叶蜂(Macrophya acuminiclypeus Zhang & Wei, 2006)。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雌虫描述、采集记录、地理分布、鉴别特征。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 陈焰, 徐俊梅, 龙小玲, 孙瑾, 屠晶, 王晓芳, 王贵春, 曾德芳
    2024,45(12): 267-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作者情况,对2023年《中南农业科技》载文第一作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章合著率为85.03%,合著度为4.44。与2022年比较,女性作者占比增加较多,作者年龄范围有所增大,平均年龄有所增加,合著率、合著度有所提高;博士、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高等院校作者占比增加,有利于刊物质量的提升;农业科研院所作者占比下降,不利于刊物实践性和实用性的风格定位;中南大区作者占比降低,不利于刊物的地域性特色发挥,需引起重视。